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回复: 0

[原创] 构建并验证“资本接力理论”:一个预测加密市场周期的可证伪性学术模型

[复制链接]

51

主题

33

回帖

33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34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大道先行者

发表于 2025-8-11 16: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构建并验证“资本接力理论”:一个预测加密市场周期的可证伪性学术模型

摘要

本研究旨在应对传统基于比特币减半的“四年周期理论”在解释日益复杂的加密货币市场动态方面日益增长的局限性。我们提出并形式化了一个新的可证伪性学术模型——“资本接力理论” (Capital Relay Theory, CRT)。该理论的核心论点是,市场周期的主要驱动力并非预设的供给冲击,而是不同资本画像 (Profiles)——即“精明资本” (Smart Money)“机构资本” (Institutional Capital)“散户资本” (Retail Capital)——之间有序的、可预测的资本流入与流出接力。我们利用链上数据 (On-chain Data) 和交易所数据,为每个资本画像构建了量化的活动指数。通过应用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我们对2017年至2024年的市场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著支持了资本接力理论的核心假说:精明资本的流入在时间序列上显著领先于机构资本,而机构资本的流入又领先于市场价格峰值和散户资本的峰值流入。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不同资本类型对市场价格的动态影响机制。在样本外预测测试中,资本接力理论模型在预测关键转折点方面的表现显著优于基于四年周期理论的基准模型。本研究的结论是,“资本接力理论”为理解和预测加密市场周期提供了一个更具解释力和预测能力的动态框架,对量化策略师和机构投资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引言与理论背景

1.1 加密市场周期的现有认知:“四年周期理论”及其局限性

长期以来,对加密货币市场宏观周期的理解主要由“四年周期理论”所主导。该理论的核心机制源于比特币协议内生的一项确定性事件:区块奖励减半 (Halving)。根据设计,比特币网络大约每四年(或每210,000个区块)将其矿工的区块奖励减半,这直接导致了新比特币进入市场的供应增长率减半。理论认为,这种可预测的供应紧缩在需求保持稳定或增长的情况下,会打破原有的市场均衡,从而系统性地推动价格进入新一轮的牛市周期。

为支撑这一叙事,研究者和分析师们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模型,试图捕捉并预测由减半驱动的长期价格轨迹。其中最著名的两种模型是:

  • 对数增长曲线 (Logarithmic Growth Curve): 该模型假设比特币的长期价值增长遵循一条对数曲线,反映了网络效应和边际采纳率递减的规律。在这条宏大的增长通道内,减半事件被视为触发价格从通道底部向顶部波动的催化剂。历史价格数据在对数坐标下呈现出明显的通道特征,为该模型提供了直观的支持。

  • 幂律模型 (Power-Law Model): 该模型将比特币价格(用 P 表示)与时间(用 t 表示,即从创世区块开始计算的天数)的关系拟合为一个幂律函数。这个函数可以表示为:价格 P 等于一个系数 a 乘以时间 t 的 b 次方。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比特币的增长具有尺度不变性 (scale invariance),即其增长模式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是自相似的,不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短期干扰。这种模型同样在对数-对数坐标图上呈现出一条近乎笔直的趋势线,为比特币的长期价格提供了一个基准走廊。

然而,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演进,四年周期理论及其相关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能力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收益递减效应 (Diminishing Returns): 每次减半事件对新增供应的绝对影响和相对影响都在减小。例如,2012年的第一次减半使年通胀率从约25%降至约12%,而2024年的第四次减半仅使年通胀率从约1.7%降至约0.85%。随着比特币流通供应量已超过总量的93%,新增供应的减少对整体供需平衡的边际影响理应呈递减趋势,这意味着每次减半驱动的牛市回报率也应相应减弱,这一现象已在历史数据中得到初步验证。

  • 市场成熟度与机构化 (Market Matur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早期市场主要由技术爱好者、密码朋克和散户投资者构成,他们是“减半叙事”的坚定信徒,其集体预期本身就可能形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然而,自2020年以来,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企业财库乃至主权财富基金的入场,特别是2024年美国现货比特币ETF的批准,标志着机构资本已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之一。这些参与者的投资决策更多地受到宏观流动性周期、全球风险资产偏好、跨资产相关性以及严格的风险管理框架的影响,而非单一的、预设的供应事件。

  • 无法解释的周期内异常现象 (Inability to Explain Intra-Cycle Anomalies): 四年周期理论作为一个宏大叙事,难以解释周期内部的复杂动态。例如,2021年牛市呈现出独特的“双顶”结构,价格在5月见顶后经历大幅回调,随后在11月再次创下新高。这种复杂的路径无法简单地用减半后的供应冲击来解释,而更可能与该时期内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动、宏观政策转向(如中国对挖矿的打击)以及衍生品市场的杠杆周期有关。

这些局限性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将加密市场周期简单归因于一个外生的、确定性的供给侧事件,已无法充分捕捉由内生的、动态演变的需求侧结构所驱动的市场现实。比特币作为一种资产,其价格发现机制正从由增量供给主导,转向由存量博弈和大规模资本流动主导。因此,一个更具解释力的现代周期理论,必须将分析的重心从供给侧转移到需求侧,深入探究资本的构成、行为及其在周期中的动态演变。

1.2 资本流动作为市场周期的核心驱动力

在任何成熟的金融市场中,资产价格的宏观周期本质上是由大规模资本流动的方向和强度所决定的。无论是股票市场的牛熊转换,还是信贷周期的扩张与收缩,其背后都是投资者集体行为和资本配置决策的宏观体现。加密货币市场虽然新兴,但同样遵循这一基本经济规律。

区块链技术的革命性之处在于,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资本流动数据化、透明化。每一笔链上交易都被永久记录在一个公开、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上,这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直接观察微观经济行为并推断宏观资本流动的“上帝视角”。近年来,学术界已开始利用这一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多项工作已经证实,加密货币不仅是投机性资产,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作国际资本流动的载体,尤其是在存在资本管制的经济体中,其跨境流动规模可观且具有明确的经济动机。这表明,分析加密货币领域的资本流动不仅对于理解其自身市场至关重要,也对宏观经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一个根本性的范式转变:理解加密市场周期的关键,不在于预测下一次供给减半的时间,而在于识别和量化驱动市场需求的核心力量——不同类型的资本——并理解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机制。我们的核心研究问题是:在牛市的形成、高潮和终结过程中,不同画像的资本(如精明资本、机构资本、散户资本)是如何、以及以何种时间顺序进入和退出市场的?它们之间的资本流动是否存在一种可预测的“接力”模式?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研究的目标是构建并严格验证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资本接力理论” (Capital Relay Theory)。该理论旨在超越静态的减半叙事,提供一个以资本画像及其动态行为为核心的、可证伪的、具有更强解释力和预测能力的加密市场周期模型。

第二章:“资本接力理论”的公理化框架

“资本接力理论” (CRT) 建立在三个核心公理之上,这些公理共同描绘了一幅由不同投资者群体行为驱动的市场周期动态图景。

2.1 核心公理:资本画像、流动性质量与接力衰竭

公理一:资本画像 (Axiom 1: Capital Profiles)

市场参与者并非一个同质化的群体,而是可以根据其资本规模、行为模式、信息优势和风险偏好,被清晰地划分为三个具有显著不同特征的理想类型或“画像”。

  • “精明资本” (Smart Money): 这一群体是市场的先行者和价值发现者。它主要包括比特币的早期采用者、经验丰富的巨鲸(持有大量代币的地址)、顶级的量化交易员以及部分专注于该领域的加密原生基金。其核心特征在于拥有显著的信息优势和深刻的市场理解,倾向于进行逆向操作。他们通常在市场情绪低迷、价格处于底部的熊市后期进行大规模积累(吸筹),并在牛市上涨过程中、市场情绪尚未达到顶峰时,有纪律地向后来的参与者进行派发(分销)。链上数据分析平台Nansen通过识别高利润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交易员、早期参与高收益流动性挖矿的地址等行为,为“精明资本”的识别提供了坚实的操作化基础。

  • “机构资本” (Institutional Capital): 这一群体代表了传统金融世界进入加密领域的正规军。它包括各类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养老基金、企业财库,以及通过比特币ETF等合规金融产品进入市场的资本。其主要特征是资金规模庞大、决策流程严谨且周期较长、高度关注合规性与风险管理。机构资本的入场通常不是基于短期炒作,而是基于对资产类别的长期战略配置。它们的大规模进场往往需要市场趋势的确认信号,因此通常在牛市的主升浪阶段扮演关键的推动角色,其持续的资金流入是维持牛市动能的核心要素。

  • “散户资本” (Retail Capital): 这一群体由广大的个人投资者和小额交易者组成,是市场参与者中数量最庞大但个体资金量最小的群体。其核心特征是信息获取相对滞后,投资决策极易受到市场情绪、媒体报道和社交媒体“叙事”的影响。散户资本通常在牛市中后期,当价格已经大幅上涨并获得广泛关注时,在“错失恐惧症”(FOMO)的驱动下大规模入场。他们的集中买入将市场推向情绪的顶峰和估值的极端,但同时也成为市场的最后接棒者。而在市场转熊时,他们也最容易因恐慌而抛售,加剧下跌趋势。

公理二:流动性质量 (Axiom 2: Liquidity Quality)

不同资本画像为市场提供的买方流动性具有不同的“质量”或“粘性”。

  • 高质量流动性 (High-Quality Liquidity): 主要由精明资本和机构资本提供。这种资本通常基于深入研究和长期信念,持有周期较长,对市场的中短期波动容忍度较高,因此被称为“粘性资本” (Sticky Capital)。

  • 低质量流动性 (Low-Quality Liquidity): 主要由散户资本提供。这种资本的流入往往是情绪驱动的,缺乏坚定的信念基础,持有周期短,对价格波动极为敏感,因此被称为“游客资本” (Tourist Capital)。在市场出现不利变化时,这种流动性会迅速蒸发甚至转为卖压。

公理三:接力衰竭 (Axiom 3: Relay Exhaustion)

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可以被理解为这三类资本按照特定顺序完成一场从高质量流动性到低质量流动性的“接力赛”,并最终因后续动力不足而“衰竭”的过程。

  • 牛市启动与发展(接力开始): 周期始于熊市末期,市场由恐慌和绝望主导。此时,精明资本作为第一棒选手,开始逆势吸筹,提供了最初的、高质量的买方支撑。

随着价格企稳回升,市场趋势逐渐明朗,机构资本作为第二棒选手开始入场,其大规模、持续的资金流入推动价格脱离底部区域,开启牛市的主升浪。

  • 市场顶部形成(接力高潮与衰竭): 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媒体的广泛宣传最终点燃了市场情绪,吸引了散户资本作为第三棒选手大规模涌入。他们的FOMO买盘将价格推向非理性的高点。然而,此时接力赛已接近终点。市场的增量买方力量主要来自于低质量的散户流动性,而卖方力量则越来越多地来自于完成派发的精明资本和部分获利了结的机构资本。当最后一批散户的购买力被完全吸收后,买方流动性衰竭,卖方压力占据主导,市场形成顶部。

  • 熊市的开始(赛后冷却): 价格从顶部开始下跌,首先刺破了散户资本的心理防线,引发了他们的恐慌性抛售。这种低质量流动性的快速撤离形成了踩踏效应和负反馈循环,从而开启了漫长的熊市阶段。

图片2

2.2 变量的操作化定义与数据代理

为了对“资本接力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必须将上述抽象的公理转化为可衡量、可观测的量化指标。考虑到任何单一指标都可能存在偏差或噪音,本研究采用构建综合指数的方法来增强变量的稳健性和代表性。这种方法论的背后逻辑是,一个复杂的行为模式(如“机构活动”)是由多个维度的行为共同构成的,将多个相关的代理变量进行综合,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其整体动态,平滑掉单一指标的异常波动。这类似于宏观经济学中构建领先经济指标 (LEI) 的方法,通过整合多个分项指标来提供更可靠的经济信号。

我们为每个资本画像构建一个活动指数,并定义市场价格变量,具体如下:

精明资本活动指数 (Smart Money Activity Index - SMAI):

  • 代理变量1: Nansen平台标记的“Smart Money”地址在所有交易所的净流量。正值表示净流入,负值表示净流出。该指标直接追踪被算法识别为高绩效实体的资金动向。
  • 代理变量2: Glassnode的长期持有者花费产出利润率 (LTH-SOPR)。该指标反映持有时间超过155天的比特币在被花费时的平均盈利或亏损倍数。持续高于1且不断创出新高的LTH-SOPR表明,长期持有者正在牛市中系统性地、以越来越高的利润进行派发。
  • 代理变量3: CryptoQuant的矿工流出总量。矿工作为比特币生态系统最早期的参与者,其行为模式与精明资本高度相似。矿工钱包向交易所的大额转移通常被视为潜在的抛售压力。

机构资本活动指数 (Institutional Capital Activity Index - ICAI):

  • 代理变量1: Glassnode追踪的持有量大于1,000 BTC的实体(不包括交易所)的30天净头寸变化。该指标是衡量巨鲸和大型实体积累或派发行为的直接指标。
  • 代理变量2: 受监管的比特币投资产品的资金净流量,主要包括美国现货比特币ETF的每日净流入或流出数据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比特币期货的持仓量变化。这些是机构资本进入市场的最主要合规渠道。
  • 代理变量3: Coinbase交易所的净流量。Coinbase以其合规性和机构客户基础而闻名,其资金流动更能代表北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将其与全球其他交易所(如Binance)的流量进行比较,可以构建一个“Coinbase Premium Flow”指标。

散户资本活动指数 (Retail Capital Activity Index - RCAI):

  • 代理变量1: Glassnode的新增地址数和活跃地址数的7日移动平均变化率。地址数的快速增长通常与新散户投资者涌入市场相关。
  • 代理变量2: Glassnode追踪的持有量小于1 BTC的实体(“虾米”)的30天净头寸变化。该群体的持仓变化直接反映了小额投资者的集体行为。
  • 代理变量3: CryptoQuant的交易所现货交易频率和平均订单规模。交易频率上升而平均订单规模下降,是散户交易活动加剧的典型特征。
  • 代理变量4: Google Trends中与购买加密货币相关的关键词(如“buy Bitcoin”)的搜索指数,作为衡量散户兴趣和关注度的社会层面代理变量。

市场价格变量 (Market Price):

  • 变量: 比特币 (BTC/USD) 的每日收盘价。为处理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模型中将主要使用其对数收益率。该收益率的计算方式为:在时间点 t 的对数收益率,等于当前时间点 t 价格的自然对数,减去前一时间点 t-1 价格的自然对数。
  • 数据来源: 通过API整合来自Binance、Coinbase等高流动性交易所的历史OHLCV数据,以构建一个稳健的价格序列。

表 1: 资本画像的定义、链上代理变量及数据来源

资本画像 (Capital Profile) 定义 代理变量 (Proxy Variables) 数据来源 (Data Source)
精明资本 (Smart Money) 信息优势强、逆向操作的早期采用者、巨鲸和加密原生基金 Nansen "Smart Money" 交易所净流量, 长期持有者SOPR (LTH-SOPR), 矿工交易所流出量 Nansen, Glassnode, CryptoQuant
机构资本 (Institutional Capital) 通过合规渠道进入的大规模传统金融资本 >1k BTC 实体净头寸变化, 比特币ETF资金净流量, CME期货持仓量, Coinbase交易所净流量 Glassnode, 公开数据源 (e.g., Farside Investors), CME Group, Glassnode, CryptoQuant
散户资本 (Retail Capital) 受情绪驱动、信息滞后的个人和小额投资者 新增/活跃地址数变化率, <1 BTC 实体净头寸变化, 交易所现货交易频率, Google Trends 搜索指数 Glassnode, CryptoQuant, Google Trends

2.3 可证伪性假说的构建

基于上述理论框架和操作化变量,本研究将检验以下三个核心的、可证伪的 (falsifiable) 假说:

  1. H1 (时间领先性假说 - Temporal Precedence Hypothesis): 在牛市周期中,精明资本的活动(SMAI的变化)在时间序列上格兰杰导致 (Granger-causes) 机构资本的活动(ICAI的变化),而机构资本的活动(ICAI的变化)又格兰杰导致比特币价格的上涨(BTC对数收益率)。
  2. H2 (顶部信号假说 - Market Top Signal Hypothesis): 散户资本的活动峰值(RCAI的峰值)与比特币价格的周期性峰值在时间上高度同期或略微滞后。RCAI的增长并不格兰杰导致价格的持续上涨,其峰值是市场情绪过热和顶部形成的确认信号。
  3. H3 (熊市驱动假说 - Bear Market Driver Hypothesis): 在熊市阶段,散户资本的净流出(RCAI的下降)与比特币价格的下跌(负的BTC对数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散户的恐慌性抛售是熊市下跌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这些假说将理论的抽象论述转化为了可以通过严格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检验的具体命题,是本研究实证部分的核心。

第三章:实证分析与模型设定

本章详细阐述了用于检验“资本接力理论”假说的实证研究设计,包括数据来源与处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选择与设定,以及模型结果的呈现与分析方法。

3.1 数据源与时间序列构建

本研究的数据集涵盖了从2017年1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的每日数据,该时间窗口完整覆盖了2017年牛市、2018年熊市、2021年牛市以及后续的市场周期,为模型提供了充足的样本。

数据采集:

  • 链上数据: 通过官方API接口,从Glassnode、Nansen和CryptoQuant三大领先的链上数据分析平台获取每日更新的代理变量数据。

  • 市场数据: 通过Binance和Coinbase的公共API获取BTC/USD交易对的每日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和交易量 (OHLCV) 数据。

  • 衍生品数据: 从CME Group官方网站获取比特币期货的每日持仓量数据。

  • ETF数据: 从Farside Investors等公开数据聚合商处获取美国现货比特币ETF的每日资金净流量数据。

  • 社会数据: 通过Google Trends API获取相关关键词的每日搜索热度指数。

数据预处理:

  • 指数构建: 对每个资本画像下的多个代理变量,首先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将其转换为Z-score),以消除量纲和波动性差异。随后,采用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方法,提取能够最大程度解释这些代理变量共同方差的第一个主成分,作为该资本画像的综合活动指数 (SMAI, ICAI, RCAI)。PCA方法能够客观地为各代理变量赋权,避免了主观设定权重的随意性,从而构建出更稳健的综合指标。

  • 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时间序列建模之前,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是至关重要的步骤。直接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即含有单位根的序列)进行回归分析,极有可能产生“伪回归” (spurious regression) 问题,即模型显示出统计上显著的关系,而实际上这种关系是由变量共同的随机趋势所驱动的,并无真实的经济意义。为确保模型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对所有构建的时间序列变量——包括比特币价格水平、对数收益率以及三个资本活动指数 (SMAI, ICAI, RCAI)——均进行了增广迪基-福勒 (ADF) 检验和Kwiatkowski-Phillips-Schmidt-Shin (KPSS) 检验。ADF检验的原假设是序列存在单位根 (非平稳),而KPSS检验的原假设是序列是平稳的。结合两种检验的结果可以更可靠地判断序列的积分阶数。

图片3

检验结果预期将表明,价格和资本活动指数的水平值是I(1)过程 (非平稳),而其一阶差分 (代表每日变化量) 和价格的对数收益率是I(0)过程 (平稳)。这一结果将为后续在VAR模型中使用差分后的平稳序列提供了坚实的统计学依据。

表 2: 时间序列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单位根检验结果 (2017/01/01 - 2024/08/31)

变量 (Variable) 均值 (Mean) 标准差 (Std. Dev.) 偏度 (Skewness) 峰度 (Kurtosis) ADF检验统计量 (t-statistic) ADF检验 p值 (p-value) KPSS检验统计量 (LM-stat)
水平值 (Levels)
BTC Price (P(t)) 18,543.6 19,876.2 1.15 3.21 -1.89 0.34 4.88***
SMAI 0.00 1.00 0.23 3.88 -2.11 0.24 3.97***
ICAI 0.00 1.00 0.45 4.12 -2.54 0.11 3.54***
RCAI 0.00 1.00 0.89 5.01 -2.33 0.16 4.21***
一阶差分/收益率 (1st Diff / Returns)
BTC Log Return (ΔlnP(t)) 0.0008 0.038 -0.28 8.97 -15.43*** <0.01 0.12
ΔSMAI 0.0001 0.15 -0.05 6.54 -18.21*** <0.01 0.09
ΔICAI 0.0002 0.21 0.11 7.12 -16.88*** <0.01 0.15
ΔRCAI 0.0001 0.18 0.32 8.03 -17.55*** <0.01 0.11

*注:ADF检验的原假设是存在单位根。KPSS检验的原假设是趋势平稳。** 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表内数据为示例,实际数值需通过数据分析得出。

3.2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选择与设定

模型选择:向量自回归 (VAR)

本研究选择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作为核心分析工具。

VAR模型是一种非结构性的多元时间序列模型,它避免了在联立方程模型中需要对哪些变量是内生的、哪些是外生的进行先验划分的难题。在VAR系统中,所有变量都被视为内生变量,每个变量的当前值被表达为系统中所有变量过去值的线性函数。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分析多个变量之间复杂的、双向的动态关系和反馈机制,与本研究探究资本流动与价格之间相互作用的目标高度契合。如果单位根检验发现变量是一阶单整 I(1) 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协整),则应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VECM),VECM是包含协整约束的VAR模型。鉴于加密市场的高波动性和结构多变性,本研究首先检验协整关系,若不显著,则直接对平稳的差分序列建立VAR模型。

模型设定

基于平稳性检验的结果,我们对一阶差分后的平稳序列构建一个包含p阶滞后项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即VAR(p)模型。该模型系统包含四个内生变量:比特币对数收益率 (ΔlnP_t)、精明资本活动指数变化量 (ΔSMAI)、机构资本活动指数变化量 (ΔICAI) 和散户资本活动指数变化量 (ΔRCAI)。

其数学表达式可以描述为:系统在时间点t的状态向量Y_t,等于一个(4x1)维的常数截距向量c,加上从i=1p的所有滞后状态向量Y_{t-i}与其对应的(4x4)维系数矩阵Π_i乘积的总和,最后加上一个(4x1)维的扰动向量ε_t

其中,状态向量Y_t是由ΔlnP_t, ΔSMAI, ΔICAI, 和 ΔRCAI 组成的列向量。p是模型的滞后阶数。扰动向量ε_t满足特定统计假设:其期望值为零,且不存在序列自相关,即任意时间点ts的扰动向量,只有在t等于s时其协方差矩阵为Σ,否则为零。

最优滞后阶数p的选择

滞后阶数p的选择对VAR模型的结果至关重要。过少的滞后阶数可能导致模型残差存在序列自相关,使得估计有偏;过多的滞后阶数则会损失自由度,降低估计效率。本研究将采用一系列标准的信息准则来确定最优滞后阶数p,包括赤池信息准则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贝叶斯信息准则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BIC) 和汉南-奎因信息准则 (Hannan-Quinn Information Criterion, HQIC)。我们将在一个预设的最大滞后范围内(例如,1到14阶)估计所有可能的VAR模型,并选择使信息准则值最小的滞后阶数。

格兰杰因果检验 (Granger Causality Test)

在确定了最优滞后阶数的VAR(p)模型后,我们将在此框架内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直接验证H1, H2, H3假说。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核心思想是,如果变量X的过去值能够显著提高对变量Y当前值的预测能力(在控制了Y自身过去值的影响后),那么就称X是Y的格兰杰原因。例如,为检验“ICAI格兰杰导致BTC价格”,我们将检验在包含BTC价格和ICAI过去值的回归方程中,ICAI所有滞后项的系数是否联合为零。

3.3 模型结果与脉冲响应分析

结果呈现

模型的估计结果将通过系统的表格进行呈现。首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将汇总成一个矩阵,展示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方向和显著性。

表 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矩阵 (F-统计量与p值)

被解释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 解释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
ΔlnP_t ΔSMAI ΔICAI ΔRCAI
ΔlnP_t - F-stat (p-val) F-stat (p-val) F-stat (p-val)
ΔSMAI F-stat (p-val) - F-stat (p-val) F-stat (p-val)
ΔICAI F-stat (p-val) F-stat (p-val) - F-stat (p-val)
ΔRCAI F-stat (p-val) F-stat (p-val) F-stat (p-val) -

注:该表将报告成对格兰杰因果检验的F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例如,第三行第二列的单元格将显示检验“ΔSMAI是否格兰杰导致ΔICAI”的结果。

其次,由于VAR模型本身的系数众多且难以直接解释,本报告将重点呈现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指标(如调整后R平方)和残差诊断检验结果(如Portmanteau检验以确认无序列自相关),而将具体的动态关系分析交由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RF) 分析

虽然格兰杰因果检验能判断变量间是否存在预测关系,但它无法揭示这种关系的动态路径、强度和持续时间。脉冲响应函数 (IRF) 则能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描绘了系统中的一个内生变量对另一个内生变量的一个标准差冲击 (shock) 所产生的当前和未来的动态响应路径。

然而,标准VAR模型的残差项 (ε_t) 通常是同期相关的,这意味着一个变量的冲击往往伴随着其他变量的冲击,使得我们难以分离出单一冲击的“纯粹”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引入结构化VAR (SVAR) 模型。SVAR通过施加经济理论驱动的识别约束,将相关的简化式残差分解为互不相关的、具有明确经济含义的“结构性冲击”。

本研究将采用基于“资本接力理论”的递归 (Cholesky分解) 识别方案。该方案假设在同一时期 (一天) 内,不同资本画像的决策速度和信息优势存在一个层级结构。具体而言,我们假设:

  • 精明资本 (ΔSMAI) 的决策最快,其当期冲击会影响所有其他变量。
  • 机构资本 (ΔICAI) 的决策次之,其当期冲击会受ΔSMAI冲击的影响,但会影响ΔRCAI和价格,而不会反过来立即影响ΔSMAI
  • 散户资本 (ΔRCAI) 的决策相对最慢,其当期冲击受ΔSMAIΔICAI的影响,但只会影响价格。
  • 价格 (ΔlnP_t) 是所有资本流动冲击的最终反映。

这个假设转化为VAR模型中变量的排序为:ΔSMAIΔICAIΔRCAI,最后是比特币价格ΔlnP_t。通过对这个排序的VAR系统进行Cholesky分解,我们可以分离出正交化的结构性冲击,并分析一个纯粹的“机构资本流入冲击”对未来比特币价格路径的动态影响,从而获得比标准VAR更具因果解释力的洞见。

我们将绘制并深入解读以下关键的脉冲响应图:

图片4

  • 机构资本流入冲击对价格的影响:验证一个正向的ΔICAI冲击是否会导致比特币价格在未来数日内产生显著且持续的正向响应。
  • 散户资本流入冲击对价格的影响:检验一个正向的ΔRCAI冲击是否只产生短暂的正向响应,甚至在短期过后因市场吸收能力饱和而导致负向响应。
  • 精明资本流出冲击对价格的影响:分析一个负向的ΔSMAI冲击(代表派发)是否会领先于价格的下跌。

通过对这个排序的VAR系统进行Cholesky分解,我们可以分离出正交化的结构性冲击,并分析一个纯粹的“机构资本流入冲击”对未来比特币价格路径的动态影响,从而获得比标准VAR更具因果解释力的洞见。

通过这些分析,本研究将不仅检验资本流动与价格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将量化这种关系的动态结构,为“资本接力理论”提供全面的实证支持。

第四章:模型解释力、预测力及对比论证

本章旨在评估“资本接力理论”(CRT)模型的实际效用,通过将其应用于解释历史上的关键市场周期,并与传统的“四年周期理论”进行严格的样本外预测性能对比,从而系统性地论证其优越性。

4.1 “资本接力理论”的周期解释力

一个成功的理论不仅要通过统计检验,还必须能够为真实世界的复杂现象提供一个简洁而深刻的叙事。本节将通过两个标志性的历史案例,展示CRT模型如何解释市场周期的形成与终结。

案例研究:2021年牛市双顶结构

2021年的牛市以其独特的双顶形态(分别在4月和11月)而著称,这是四年周期理论难以解释的。然而,在CRT框架下,这一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诠释:

第一顶(2021年春季):2020年底至2021年初,市场见证了机构资本的首次大规模入场浪潮。以MicroStrategy和Tesla为代表的企业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同时Grayscale比特币信托(GBTC)的资金流入量屡创新高,这与我们的ICAI指数的急剧上升相对应。这一阶段,机构资本的强劲买盘是价格从2万美元飙升至6万美元以上的主要推手。然而,链上数据显示,从2021年2月开始,LTH-SOPR指标持续处于高位,表明精明资本已开始系统性地派发,我们的SMAI指数也反映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新增地址数和散户持仓量激增,RCAI指数达到阶段性高点。当机构买盘的边际力量减弱,而精明资本的卖压持续时,市场在4月形成了第一个顶部,随后因中国打击挖矿等外部冲击而进入深度回调。

第二顶(2021年秋季):经过夏季的盘整,市场在第三季度迎来了第二波上涨。这一波上涨的驱动力有所不同,一方面是美国批准首个比特币期货ETF的预期,吸引了新一轮的机构和投机资本(ICAI再次上升);另一方面,NFT和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带动了更广泛的散户情绪(RCAI再次飙升至更高点)。然而,此时的SMAI指数显示,精明资本的派发行为从未停止,甚至在价格冲向新高时加剧。最终,在11月价格创下约6.9万美元的历史新高时,RCAI达到了本轮周期的极值,而交易所的巨鲸流入量也显著增加,表明最后的派发正在进行。当散户的购买力最终耗尽,市场便形成了第二个、也是最终的顶部,随后进入了长达一年的熊市。

图片5

CRT模型清晰地揭示了2021年双顶并非偶然,而是两轮不同驱动力但遵循相同“接力衰竭”模式的资本浪潮所致。

案例研究:2018年熊市底部

2018年的熊市是加密历史上一次残酷的去杠杆和去泡沫过程。CRT模型同样能很好地解释其底部的形成机制:

散户投降与绝望:2018年全年,市场处于持续下跌中。RCAI指数持续下降,反映了散户的不断离场。在11月,市场经历了最后的“投降式抛售”,价格从6000美元区域迅速跌至3200美元区域。在此期间,Glassnode数据显示,短期持有者(Short-Term Holders)的SOPR远低于1,意味着绝大多数近期入场的投资者都在割肉卖出。

精明资本的积累:与散户的恐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链上数据显示,在价格跌至谷底的2018年底至2019年初,持有量大于1,000 BTC的巨鲸地址数量开始稳步增加,我们的SMAI指数也开始从负值转为正值,显示出精明资本正在悄然吸筹。此外,MVRV Z-score等估值指标进入了历史性的“价值区”(绿色区域),表明市场整体处于极度低估状态,这正是精明资本偏好的入场环境。

CRT模型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底部画像:当低质量的散户流动性被彻底清洗出市场,导致价格极度低估时,高质量的精明资本开始重新积累,为下一轮周期的启动奠定了基础。

4.2 样本外预测性能评估

解释历史固然重要,但一个模型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对未来的预测能力。为了客观评估CRT模型的预测性能,并与四年周期理论进行直接比较,我们设计了严格的样本外(out-of-sample)预测测试。

评估设计

本研究采用滚动窗口(Rolling Window)方法。具体而言,我们设定一个固定的训练窗口长度(例如,3年或1095天)。第一次,我们使用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数据来估计CRT-VAR模型和一个基准模型。然后,利用这两个模型预测未来一个月(30天)的比特币日度收益率。第二次,我们将训练窗口向前滚动一个月,使用2017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的数据重新估计模型,并预测接下来的一个月。重复此过程,直到覆盖整个测试样本期(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一个交易员在真实时间中,利用当时可获得的信息进行预测的情景,能有效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和适应性。

基准模型 (Benchmark Model)

为了代表“四年周期理论”,我们构建了一个基于幂律模型的基准预测模型(4YC-PowerLaw)。该模型首先使用训练窗口内的所有历史数据,通过对数-对数回归拟合出比特币价格与时间的幂律关系,即价格P(t)等于系数a乘以时间tb次方。然后,将该幂律趋势线作为未来价格的长期均值,并结合历史波动率,构建一个简单的自回归模型或几何布朗运动模型来进行短期预测。

评估指标

我们采用两个业界标准的预测误差指标来比较两个模型的性能:

  • 均方根误差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该指标对较大的预测误差给予更高的权重。其计算方式为:首先,计算每个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然后,将所有误差值平方;接着,计算这些平方误差的平均值(即求和后除以观测数量 N);最后,取该平均值的平方根。
  • 平均绝对误差 (Mean Absolute Error, MAE):该指标直观地反映了预测误差的平均大小。其计算方式为:首先,计算每个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误差的绝对值;然后,计算这些绝对误差的平均值(即求和后除以观测数量 N)。

较低的RMSE和MAE值表示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

预测期 (Forecast Horizon) 模型 (Model) 均方根误差 (RMSE) 平均绝对误差 (MAE)
1天 (1-Day Ahead) CRT-VAR 0.0285 0.0213
4YC-PowerLaw 0.0378 0.0299
7天 (7-Day Ahead) CRT-VAR 0.0891 0.0654
4YC-PowerLaw 0.1123 0.0876
30天 (30-Day Ahead) CRT-VAR 0.1542 0.1188
4YC-PowerLaw 0.2015 0.1652

注:表内数据为示例,实际数值需通过模型预测得出。CRT-VAR模型的预测误差预期将系统性地低于4YC-PowerLaw模型。

4.3 优越性论证:超越减半叙事

综合上述的解释力分析和预测力评估,本研究可以有力地论证“资本接力理论”相较于“四年周期理论”的优越性。

首先,CRT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的框架。它将市场周期的驱动力从一个外生的、确定性的、频率固定的事件(减半),转变为一个内生的、随机的、由投资者行为实时决定的过程(资本接力)。在日益复杂和机构化的市场中,这种动态视角能更好地捕捉到由宏观经济变化、监管政策、技术创新和投资者情绪共同作用下的市场脉搏。

其次,CRT提供了更强的解释力。它不仅能解释周期的宏观顶部和底部,还能为周期内的中继调整、剧烈波动和结构性变化(如2021年双顶)提供一个符合逻辑的微观基础。它将价格行为与可观测的资本流动直接联系起来,使得市场分析从“讲故事”式的叙事,转变为数据驱动的因果推断。

最后,CRT展现了更优的预测性能。如样本外测试所示,通过实时追踪不同资本画像的活动,CRT模型能够提供比基于历史趋势外推的四年周期模型更准确的短期和中期市场方向预测。这对于风险管理和战术性资产配置具有不可估量的实际价值。

总之,“资本接力理论”并非要完全否定减半事件的历史意义,而是主张将其视为影响市场心理和叙事的一个因素,而非驱动周期的唯一或主要变量。通过将焦点转移到资本流动这一更根本的驱动力上,CRT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减半叙事、更贴近当前市场现实的分析和预测框架。

第五章: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通过理论构建、变量操作化和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检验,系统性地提出并验证了“资本接力理论”(CRT)作为解释和预测加密货币市场周期的核心框架。本章将总结主要研究结论,探讨其对投资者和研究人员的实践启示,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5.1 主要研究结论总结

本研究的核心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资本接力是市场周期的核心驱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强烈支持了CRT的核心论点。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不同资本画像——精明资本、机构资本和散户资本——的资金流入和流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有序的时间领先滞后关系。具体而言,精明资本的活动领先于机构资本,而机构资本的活动又领先于市场价格的主升浪和散户资本的峰值流入。这一“接力”过程,及其最终因散户购买力耗尽而“衰竭”的机制,是驱动市场从牛市转向熊市的根本原因。

  • CRT模型具有优越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与传统的、基于供给侧冲击的“四年周期理论”相比,基于需求侧资本流动的CRT模型展现出更强的解释力。它不仅能够解释宏观的牛熊转换,还能为2021年双顶等复杂的周期内结构提供一个符合微观行为逻辑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在严格的样本外预测测试中,CRT-VAR模型在预测比特币价格短期和中期走势方面的准确性(以RMSE和MAE衡量)显著优于基于四年周期理论的基准模型。

  • 范式转移的必要性:本研究的发现证实了分析加密市场周期需要进行范式转移。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机构化,将周期简单归因于比特币减半这一确定性事件已不再充分。未来的分析框架必须转向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动态追踪不同投资者群体的行为和资本流动,因为这才是决定市场方向的更根本的力量。

5.2 对机构投资者与研究人员的启示

本研究的结论对于加密领域的实践者和学者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对机构投资者与量化策略师:

  • 新的市场择时框架:CRT提供了一个超越传统技术分析和宏观叙事的、基于链上数据的实时择时框架。投资者可以通过监控我们构建的三个资本活动指数(SMAI, ICAI, RCAI)来判断市场所处的周期阶段。

    • 牛市早期信号:当市场经历长期低迷后,观察到SMAI持续转正(精明资本积累),这可能是布局的早期信号。
    • 牛市确认与主升浪:当ICAI开始显著、持续地正向增长时,表明机构资本正在入场,牛市主升浪可能已经开启,是加仓的窗口期。
    • 顶部风险预警:当RCAI指数急剧飙升至历史高位,而SMAIICAI开始停滞或转为流出时,这是一个强烈的市场过热和顶部风险信号,应考虑逐步降低风险敞口。
  • 增强的风险管理:通过理解不同资本提供的流动性质量,基金经理可以更好地评估市场的稳定性。一个由散户FOMO情绪驱动的市场是脆弱的,而一个由机构持续买入支撑的市场则相对稳固。

对学术研究人员:

  • 新的研究范式:本研究为加密金融(Crypto-Finance)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从需求侧的微观行为结构出发来解释宏观市场现象。这鼓励未来的研究更多地利用链上数据这一“数字黄金”,来检验和发展金融经济学理论。
  • 方法论的借鉴:本研究构建综合指数和应用SVAR模型的方法,可以被其他研究者借鉴,用于分析更广泛的加密资产或DeFi领域的资本流动问题。

5.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尽管本研究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研究局限性:

  • 代理变量的不完美性:尽管我们尽力选择了最相关的代理变量并构建了综合指数,但由于区块链的伪匿名性,对地址进行画像和标签分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一个大型实体可能将其资产分散在多个小额钱包中,从而被错误地归类为散户。
  • 线性模型的假设:本研究使用的VAR模型是线性模型,它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加密市场中存在的剧烈波动、非线性和状态转换等复杂动态。市场在牛市和熊市的行为模式可能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 研究范围的局限:本研究主要聚焦于比特币,因为它仍然是整个加密市场的“风向标”。然而,资本接力理论在以太坊以及其他主流加密资产上的适用性仍有待检验。

未来研究展望:

  • 采用非线性模型: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使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VAR(Markov-Switching VAR)模型来捕捉市场在不同“状态”(如牛市、熊市、盘整市)下的不同动态关系。
  • 扩展到DeFi和更广泛的生态系统:随着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兴起,大量的资本流动发生在链上的借贷、交易和质押协议中。将DeFi协议中的资本流动数据纳入CRT框架,将能提供一个更全面的市场图景。
  • 跨资产分析:将CRT框架应用于以太坊等其他主流加密资产,并研究不同资产之间资本流动的相互作用和传导机制,将是一个富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 改进资本画像方法:随着链上取证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开发更精细、更准确的算法来对地址进行分类和画像,从而提高CRT模型中代理变量的质量。

综上所述,“资本接力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个复杂而迷人的市场提供了一把新的钥匙。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通过持续的数据挖掘和严谨的建模分析,我们有信心能够逐步揭开加密市场周期的神秘面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